2021年8月25日,中国科学院院士、中国工程院院士,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郑哲敏因病在北京逝世,享年97岁。
“我的想法很简单,就想为国家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事”
郑哲敏1924年生于山东济南,是我国爆炸力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。他提出了流体弹塑性模型促进形成完备的爆炸力学学科体系,被广泛应用于地下核爆炸、穿甲破甲及钻地核爆弹等重要国防应用。
他建立了爆炸力学的基本研究方法,为武器设计与武器效应评估提供力学基础;他开辟了爆炸成形、爆炸筑堤等关键技术领域,解决重大工程建设的核心难题。他说:“我的想法很简单,就想为国家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事情”
他毅然回国 “这不是个问题,没有想过不回来”
1947年,郑哲敏从清华大学毕业。一年后,24岁的他前往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深造。5年间,师从钱学森的郑哲敏在力学研究领域崭露头角。毕业后,郑哲敏毅然做出回国的决定。然而由于当时中美关系出现矛盾,几经周折,直到1955年2月,31岁的郑哲敏才终于踏上归国之路。
总有人问郑哲敏当时为什么回来?他说:“这不是个问题,没有想过不回来。这是长在骨子里的东西,在美国虽然物质生活很好,但是总感觉像浮萍,一直在漂浮”。
师从钱伟长和钱学森 “我的愿望是富国强民”
郑哲敏曾先后师从钱伟长和钱学森。钱伟长称其“是我最好的学生之一”,郑哲敏也不负期望,继承了两位老师对祖国的热爱、对科学的追求和对事业的执着,一生倡导并身体力行“做第一流的工作”。
在郑哲敏回国前夕,钱学森曾这样嘱咐他:“国家需要什么我们就做什么”。这也成了郑哲敏坚持一辈子的理念。他说:“我从过去走到现在并没有什么清晰的路线,但有一点是确定的,那就是富国强民的愿望”。
先生之风,山高水长
后来之人,永怀感念
送别郑哲敏院士!